类风湿关节炎 (RA) 是全球最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特点是关节炎症、滑膜增生以及进行性关节损伤、软骨和骨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残疾恶化。RA的发作与不平衡的免疫稳态有关,最重要的是,在T辅助细胞17 (Th17) 和Treg之间会导致自身反应性免疫细胞的激活,这些细胞会攻击富含胶原蛋白的关节区域。与一般人群相比,RA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升高。
目前,没有治愈RA的方法。成功的治疗通常从皮质类固醇开始,皮质类固醇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关闭疾病过程,直到甲氨蝶呤等改善疾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 开始生效。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感染、血液、肝和肾功能障碍以及骨髓抑制。
此外,长期使用DMARD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低下。类风湿疾病的治愈不仅仅是缓解患者的疼痛,更重要的目标是要调节自身免疫系统,从而预防关节的损伤和变形。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干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 (MSCs) 调节免疫反应和促进再生的能力有助于在许多临床前炎症研究中观察到的治疗效果。更具体地说,在RA的临床前模型中,MSC被认为具有大效应量的治疗潜力。
在临床试验中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始于十多年前,尽管研究中的组织来源存在差异,但据报道对类风湿关节炎严重程度显著改善。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和干扰素-γ (IFN-γ) 的产生,同时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 (IL-10) 和IL-4的分泌,在组织再生中起主要作用。这些特征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治疗RA的新兴治疗选择。研究结果还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例如抑制Th17细胞、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和上调Treg细胞(图1)。
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T细胞来改善RA。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归巢到关节腔并释放各种细胞因子来调节T细胞的平衡,从而提高环境的抗炎活性。
目的:旨在评估干细胞疗法治疗1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15名年龄在18-65岁的符合条件的RA患者在接受单次静脉注射2×108adMSCs后的第4、12、26和52周时被纳入并随访。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66/68评分)标准对肿胀和压痛关节计数 (S/TJC) 以及血清TNF-α、IL-6、CRP和ESR水平进行检查。安全性终点包括血液、肝和肾功能的测量。
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肿胀和压痛的关节评分(根据ACR66/68关节评估测量)在第52周的随访结束时与基线相比显示出临床显着改善,中位数从12.0(IQR8.0-19.0)下降到1(IQR0.0)–3.0) 用于肿胀关节,从20.0 (IQR11.0–36.0) 到1.0 (IQR0.0–4.0) 用于触痛关节计数。功效数据分析显示,关节计数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和p=0.0008),对于肿胀和压痛的关节计数分别具有较大的效应量(ES=0.83和ES=0.93);图2,表2)。
联合计数。与基线相比,每次随访时肿胀的关节计数均显着减少。与基线相比,在所有后续周内,压痛关节评分均显示出显着下降。
联合计数。与基线相比,每次随访时肿胀的关节计数均显着减少。与基线相比,在所有后续周内,压痛关节评分均显示出显着下降。
表2基线和干预后第52周关节计数和炎症参数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和疗效测量
JC,联合计数;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ESR,红细胞沉降率CRP,C反应蛋白;IQR,四分位距(25%—75%)
炎症措施:与基线相比,炎症标志物、TNF-α、IL-6和ESR的水平保持不变。
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基线相比,所有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实验室检查在任何随访中均无显着变化(p>0.05)。与干预前的值相比,包括总蛋白、总球蛋白或白蛋白在内的综合代谢面板测量值也保持不变。然而,观察到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率有轻微变化(p=0.047)。总体而言,与基线相比,在任何随访中,肾功能和肝功能基本保持不变,没有任何显着变化。
不良事件 (AE):没有发生急性或长期严重不良事件(AE)。
目前的研究表明,干细胞疗法在治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方面既安全又高效。鉴于关节功能的强大安全性和临床上显着的疗效结果,该试验的结果应通过更大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来证实,以更好地证实干细胞疗法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益处。